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1辑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1)教师促成的纪律。这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 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
(2)集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而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冇其特定的纪律,冇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 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
(4)1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1)不足之处:
运动密度太大,表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满头大汗,许多孩子直叫“累死了”。
(2)基本理由:
①违背了儿童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为最佳选择的原则。材料中王老师安排了多个游戏,都是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连续的游戏和锻炼导致儿童的运动量过大,课后满头大汗并直呼“累死了”。
②违背了动静交替、强弱交替的原则。材料中王老师整堂课始终在紧张的氛围中进行,没有让幼儿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幼儿动静结合的要求。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星倒U型。
B.埃里克森
C.桑代克
D.华生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
略。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2辑
教学目标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向学生学习。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该维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亲历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张老师在进行“保护知识产权”一节课的教学时,所指定的“过程与方法”的部分目标:
①学习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收集和选择资料,选择信息表达的形式,选择信息加工的工具,确定信息加工的方法。’
②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③通过让学生填写自测表,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问题:
(1)目标②更适用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
(2)目标③的描述存在什么问题?请尝试修改目标③,使之符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基本目标。
(1)更适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存在的问题:目标主语不对,目标过大,不具体。
修改建议:学生做主语。“提高能力”换成具体的词。
可以改为:小组合作完成演示活动,学会利用教师发的自测表,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客观地评价.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能够做出适当的评价.给出分数。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变形
C、幻想
D、幽默
B.个别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素材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
素材2
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
素材3
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
(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
(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2)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服力。
(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
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
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小组教学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组织的形式”。
【名师详解】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溯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内的分组有两种形式:同级分组和异级分组。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3辑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语法教学试讲
2,内容:
Ken: Hello, Wang Ling. May I come in?
Wang Ling: yes, of course. But could you please shut the door behind you? It’s freezing outside.
Ken: Sure. Wang Ling, can I use your computer to surf the net?
Wang Ling: No, you can’t right now. I need to check my email. You can use my MP3 player, if you like.
Ken: Great! Thanks!
3,基本要求:
(1)朗读所给对话。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针对该对话中的划线部分,设计相应的语言运用活动
(4)用英文试讲
(5)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
1.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the teacher is learning?
2.Please retell your presentation.
【教案】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3)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know the difference of usage of different Modal verb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bility aim: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use this grammar to express their attitude.
Emotional aim: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the confid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Key Point: master 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Difficult Point: use this grammar to express attitud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 Sing a song: If I were a boy
If I were a boy
Even just for a day
I’d roll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
And throw on what I wanted and go
3. Then talk about the word “would”. Then lead in the topic of today: modal 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1.Ask students to open the book and the teacher reads the passage and ask students to find out more sentences with model verbs.
① May I come in?
② could you please shut the door behind you?
③ can I use your computer to surf the net?
No, you can’t right now.
You can use my MP3 player

Then ask students to find more modal verbs they have met: might, would, should, ought to.
Step 3: Practice
1.Fill in the blanks: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using the suitable modal verbs.
①Could?you?speak?English?then??
②Can I help you?
③May I start my presentation?
2.Make dialog: ask for permission
Step4: Production
1.Discussion:
work in groups of 4 and 5 minutes will be given to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permission questions we can use at home ang at school. Then some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answers.
2.Role play:
Create a situation for the students, that is, suppose you are in a mall now, imagine what conversation will happen here. 10 mins to prepare with your desk mate.
Step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ask a student to conclude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and summarize with the whole class.
Homework: find out more usage of may, could, can, next class let’s share the answer.

【答辩题目解析】
1.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the teacher is learning?
【参考答案】All of us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But how does it come? I think several qualities are definitely necessary: academic knowledg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nd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teaching. As the saying goes: there is no best, but only the better. For our teachers, it means we should keep going on our job, improve our own abilities and skills of teaching. We do have a lot of ways to improve ourselves, but no matter what kinds of progress, we get them through the same way, that is learning. I appreciate every opportunity that i can learn from the textbooks, from the other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even from every class i hold. This way might be hard but with pleasure.
2. Please retell your presentation.
【参考答案】
It is a grammar less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o i use inductive method.
First, I give them 5 minutes to read this article and circle the sentences with modal verb. Then i invite a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next, i give my students 5minutes to discuss with their desk mat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modal verbs and ask them to share their answers. After their sharing, i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usage of modal verb in this article. The function is that the modal verbs are used to express permission.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B.指令法
C.减负法
D.竞赛法
B.终身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A. 80万—30万年前 B. 70万—30万年前
C. 70万—20万年前 D. 80万—20万年前
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
D.区域公平
B.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
C.等离子彩电生产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某个等离子彩电生产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4辑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B.淋巴器官
C.淋巴组织
D.淋巴核
下列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B.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C.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D.不需要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略。
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和命题学习。题干为命题学习的定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暗喻 B.明喻 C.通感 D.借喻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修辞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清香”本是嗅觉,这里却用“歌声”来形容,声音跟听觉有关,这里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选C。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5辑
布卢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
A.掌握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感学习
D.行为学习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知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
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问题: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以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以评析。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他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上课时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当教师放完石块后问道:“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没有,这个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师笑着问。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学生回答道:“没满,还能装沙子。”
“很好!”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瓶子里。倒完后,又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瓶子里。当这些事做完后,教师笑着问班上的同学:“你们从这件事上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懂得了艺无止境。”
生:“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
生:“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
生:“虽然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假若先放的是水和沙子,鹅卵石和碎石子就放不进去了。”
师:“说得很好,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生:“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
师:“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我们的生活,这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课下想一下,写一篇作文。”
请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
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学校课程的价值
C.社会生活的价值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
设计制作一份新年贺卡并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教学目标:
(1)在新年到来之际,尝试着给自己的亲友、老师或同学送上一份新年的祝福、感激或劝勉等。
(2)在自主探究的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感受人情之美,进一步体验人间真情。
(3)培养美术、写话、电脑等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现有资源自主探究,培养搜集并处理资料、创造性地使用资源、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课前准备:
制作完成“新年心语”贺年卡的封面。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同学们,元旦近在眼前,新的一年又将开始,同学们都希望通讨做贺卡夹表达大家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愿,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这一心愿,我们进行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取名为“新年心语”。
谁来说说什么是“心语”?
(发自内心的、有真情实感的话)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制作贺卡封面;第二阶段是在贺卡上写心语,送贺卡。
(2)欣赏贺卡封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一起制作完成的贺卡的封面!
(3)撰写制作。封面制作得都很好,但要使它成为一件精关的礼物送给别人,我们还需要在这上面写下满含真情祝愿的话语。怎么写呢?请看!
①初步感知“心语”。
A.出示范例。
B.阅读讨论。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写的?都写了些什么?逐一讨论问题,然后指名读。
C.今年哪些同学已经收到了贺卡?请到前面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三人)
a.你收到贺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b.你打算怎么办呢?(送贺卡给对方)
师:对收到贺卡的同学就要及时祝福对方,大家应该互相祝福、彼此勉励,在交往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c.大家都想这样做吗?
②说心语。
A.谁来说说,你打算祝福谁?为什么?
B.学生说“心语”,师生评议。
③写心语。
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就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师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好,请大家把心中的话在草稿纸上写下来!
A.明确要求:以书信的格式写,写上真心的感激与祝愿。
B.学生开始写作、讨论,教师巡视。
C.老师选一“心语”输入电脑。
D.呈现评议、修改电脑中的“心语”,然后指导排版(横、纵)美化。
E.学生修改、誊写、美化。
(4)评议后随机送卡。展示贺卡一生读一师生评一送出。
①指名展示介绍自己的贺卡。
②赠送贺卡,互相祝贺。
A.当众赠送。(引导进行口语交际、礼仪教育)哪些人的贺卡是送给本班同学的?把你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明确送贺卡的要求。
B.个别赠送。同学们的贺卡五彩缤纷,祝福的话语也各不相同,大家送去的是心里话、是友情、是爱心。就在这一声声的祝贺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C.回家赠送。
D.邮寄。
E.发电子邮件。
(5)总结延伸。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做贺卡、送贺卡,初步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1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6辑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都是非常有效的。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B.文档中左右边距不可以插入页码
C.可通过设置“首页显示页码”实现首页不是页码
D.可通过设置“奇偶页”不同,实现奇数页和偶数页页码位置不同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抓住发展的关键
请围绕“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不少于l000字。
【参考例文】
一、应具备及时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的素质
(一)贯彻人文主义思想、领悟尊重的真谛
人文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尊重个性的成长、鼓励潜能的发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教导幼儿:在家里要尊重家长、在学校要尊重师长,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儿童也是需要尊重的?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任何幼儿都渴望受到尊重、期待获得平等地位,虽然他们无法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但他们的行为已经告诉我们,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也有自己的尊严。成人往往具有多面性,可幼儿没有,他们的眼光是单纯的也是明亮的,他们能够从成人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找到答案,孩子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传递着他们对成人的试探,如果成人的反映是消极的,幼儿的情绪立即会出现变化,或疏远你、或使自己封闭,久而久之会对幼儿性格及身心各方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拥有诚挚的爱心、不厌其烦的耐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热爱教育事业并热爱孩子。只有真正热爱孩子,教师才能与幼儿有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才能与幼儿有心灵的沟通,从而建立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爱不是挂在嘴边的简单说教,而是蕴含在实际行动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有母爱般的情怀,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走进幼儿园和老师打招呼时,请给予一个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对于离开了父母只身一人在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就足够了;孩子善跑跳、爱活动,当他们无意间摔倒时,希望老师能给予鼓励的眼神,让他们自己站起,而不是拉下脸来批评指责;当孩子睡得太实而尿了床,请帮忙换上干净的衣物,而不是满脸的嫌弃。爱!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爱呀!没有了爱世界会处于一片黑暗。同时,爱也是相互的。教师多给予孩子一分爱,就可能换回十分的报答。正是因为有了爱,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彩。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幼儿受其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与成人有很大距离: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较笨拙,当他叙述一件事情经过时可能会有些语无伦次,这时,老师应该耐心倾听直到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表达清楚,而不是不耐烦地打断;有的幼儿语言表达可能很流利,意思也能传递清楚,但我们也应该听其把话全部说完再做最终决定。
二、应具备不断接纳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会跳多少舞蹈、会唱多少歌曲或是有多少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学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做得好,教学效果可能会锦上添花,做得不好,可能会贻害幼儿终生。
(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奖赏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希望得到表扬,每一个人都有表现欲,只不过在恰当的时候得到极不恰当的评价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于是有的幼儿表现出过激的行为、甚至错误的行为。并且由于幼儿生理心理的局限性,他们在表现某个行为时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得到的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和指责,而是适时的鼓励和打气。不过奖励也并非越多越好,到处泛滥的奖励反而会增加幼儿的反感和怀疑。著名儿童教育家张宗麟说:“奖赏不可常用,唇上涂蜜之教师难以为儿童之良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奖赏时要把握住一个度,奖赏要真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赞美他。虚伪的、夸大的夸奖幼儿是能够分辨出的,恰如其分的奖赏能大大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探求新问题的欲望。
(二)应学会使用有用的暗示
暗示包括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等。教师应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从正面对幼儿加以引导。尽量不使用消极暗示,如对幼儿大声地呵斥、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等。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使用暗示非常重要:课堂中有孩子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暂停手中的讲课任务,用目光扫视幼儿以此警示他别捣乱,或用表扬捣乱幼儿同桌的方法来抑制此幼儿继续捣乱。总之,正确的使用暗示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距离。
三、要具有时刻汲取多方面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素质
一个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他就必须拥有一桶水。何况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不仅是幼儿,还有幼儿的家长。所以幼儿教师应充分地汲取多方面知识以弥补幼儿教育中的不足。只有具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自如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幼儿是天真的、单纯的,但是有时他们的问题会非常刁钻,当他们提问时我们不应该给出错误答案,而是应该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便指导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其次多阅读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了解同行们有关幼教问题的探索进展。再次教师应尽量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学习先进幼儿园的做法。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看书本是不行的,教师还要去观摩先进的实践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会有真发现。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不具有强制性。 ( )
错
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具有强制性。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7辑 第7辑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幼儿园教育中,强调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因为:
1.良好的幼八园环境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2.良好的劬儿园环境能促进劬儿的认知发展。
3.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将以上四点展开论述,并举生活实例。
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杜鲁门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为有一个身为世界上最富强国家的总统的儿子而自豪,同时也为另一个默默无闻的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而自豪。同样的自豪。是母亲的博大胸襟,是一种不掺杂任何世俗观念的无差别的爱。同样。教育事业也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尊重和关爱所有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
不可否认多数教师都为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们也无法忘记,每当说起本班的学生何等优秀时,自豪的心情充盈在我们的脸上。如果班级受到批评或周、月综合考核分数低下时,学生乃至老师都会把责任归咎到那些学习成绩不好、“不务正业”的学生身上。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红花绿叶,各有其妙。我们应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降低要求,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满载而归。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边儿齐呢”,学生也是如此。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有不同的差异,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刀切”,应该对他们适当地降低要求。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爱和信任。一旦有了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地鼓励他们,这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尽力去体谅接纳学生的过失与困惑。“以他的心情去体会他的心情,也以他的思想来推理他的一切。”真诚地理解他们,期待他们,也让他们变为“总统”。
不论怎样,即使孩子们变不成“总统”,我们也不要气馁,因为社会不只需要总统,也需要“挖土豆”的普通人来保证我们的生存基础。我们能做的,就是身体力行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做人!
一个总统的母亲都能够为自己的总统儿子与种土豆的儿子而自豪,我们为人师者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我们能够自豪地承认优秀学生,也可以为其他学生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优点感到自豪!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挖土豆”的孩子,真诚地给予他们关爱。
B.教师的知识水平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科学素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B.蒲松龄
C.孔尚任
D.白朴

上一篇:21年教师资格模拟试题9辑
下一篇:2021教师资格考试题目下载9章